聯系熱線
醫療場所的干凈程度,直接影響病患的生命安全,不過現在醫療機構在清潔方面存在不少難題,到底應該怎樣解決呢?

視覺評估過時
以前大家習慣用眼睛看醫院是否干凈,但現在從病房找病原體有危險,單憑觀察已經不合適,這種做法既不夠準確,也不符合科學標準。比如說,有些地方看著挺干凈,其實可能藏了好多病菌,會危害病人身體。因此,光用眼睛看已經達不到醫院衛生的標準了。
借鑒食品行業標準
有人建議醫療機構可以參考食品行業應用的衛生規范。食品行業對清潔度要求很高,它的規范依靠測定和觀察微生物狀況,而不是專門尋找零散的病菌。因為關注的病菌在時間和空間上分布很廣,這種規范能更科學地判斷清潔程度。雖然要在醫院推廣這些規范需要詳細研究,但實際操作并不復雜。
高風險表面篩查
到了應該對那些容易藏匿病菌的地方進行常規檢查的時候了。只要留意一下各種物體上細菌的多少,就能在病患大規模生病之前,決定要不要加強清潔或者只清理某些地方。現在醫院對環境的檢查多數都是在傳染病流行的時候才做,這樣太被動了。經常檢查可以早點發現問題,減少被病菌感染的機會,也能讓病人們更放心。
清潔資源分配策略

將清潔物資優先配置在易被病菌污染的地點,是一種經濟合理的做法。病菌通過手部接觸傳播的情況,往往被忽視。在重癥監護室這類地方,醫護人員數量不足或工作負擔過重,容易導致感染。將清潔力量集中在重點區域,能夠更顯著地降低感染幾率。
清潔效果提升方法
進行宣傳教育活動,同時提出衛生改進意見,可以提升環境整潔度。相關研究顯示,這種方式有助于增強維護人員的責任心,并提高他們工作的效能。然而,許多探討清潔優勢的學術工作關注消毒產品,而英國方面采用洗滌劑與清水的研究相對較少,并且這些研究在爆發期間發現清潔效果不明顯。關于各類清潔用品的實際作用,需要更多實證研究來支撐結論。
設定清潔規范難題
現階段,我們不清楚怎樣打掃醫院才能讓病患得到最安全的照料。在疫情暴發期間和平時打掃的不同之處,以及用肥皂和水清潔和用消毒劑清潔哪個效果更好這些方面,必須根據可靠依據來制定最合適的清潔標準。另外,目前還沒有人根據病患的具體狀況來模擬不同的清潔方式,這些因素都在限制醫院清潔程度的提高。
你覺得醫院衛生應該最先處理哪個方面?歡迎在下方發表看法,同時請給這篇文章點贊和轉發,讓更多人重視醫院衛生!